眾所周知,喝酒傷害肝臟和胃黏膜,不過在中醫眼中酒卻是一種特殊的藥物,能起到振奮精神和引藥上行效果。烹調食物時加入適量酒能增香解膩,不妨來具體了解一下各種酒的神奇功效。
1.白酒
白酒能起到舒筋活血和疏風散寒功效,少量喝白酒可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,達到健胃止痛效果,同時也能改善血液循環,幫助鎮靜安眠。不過白酒不能空腹喝,同時也要控制量。燉紅燒肉時可加入少量白酒來解油膩;烹調河魚前用白酒腌制再掛糊烹調能去腥膩;炒雞蛋時加入少量白酒,能讓雞蛋更加鮮嫩松軟。
2.黃酒
黃酒是以玉米小米或大米當作原料,再經過霉菌和酵母發酵而成的,其中含有豐富B族維生素、礦物質以及氨基酸。中醫認為黃酒能和血行氣和養胃健脾,同時也能調經止痛,特別適合易怕冷和四肢發涼的人群。盡可能把黃酒燙熱或加溫后再喝,也可以加入少量姜片,養胃健脾和祛寒活血效果事半功倍。制作肉類時可以加入少量黃酒腌制,然后放在鍋中燉炒能去除腥膻味。
3.葡萄酒
葡萄酒中含有的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功效,同時也含有礦物質、B族維生素以及游離氨基酸。紅葡萄酒跟豬肉、牛肉和羊肉等紅肉搭配在一起效果更好;烹調海鮮類等白肉時應搭配著白葡萄酒。
4.啤酒
相對來說啤酒中酒精含量低,適量喝啤酒能起到開胃健脾效果,而且也能促進食物消化。大麥是啤酒的原料,大麥殼中含有硅,然后保護皮膚、指甲和頭發健康,維持骨密度;啤酒中也含有豐富B族維生素,能減輕壓力,提高記憶力,保護心血管健康。烹調腥味較大的魚時可以放在啤酒中腌制15分鐘,不僅僅去除腥味,而且讓魚味道更加鮮美;清蒸雞之前,把雞放在啤酒中腌制半刻鐘,蒸熟后味道鮮滑可口;烹調高脂肪的肉類時,加入適量啤酒能讓菜肴鮮香且不膩。
溫馨提示
雖然各種酒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妙用,少量喝給身體帶來益處,但并不代表著多多益善。成年男性和女性每天酒精攝入量分別控制在25克和15克,約等于50~100毫升葡萄酒或350毫升啤酒或30毫升白酒,不能不節制的喝,以免傷害肝臟引發酒精性肝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