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臨床上影像檢查有很多。如B超、X光、CT、核磁共振,在其中人們容易將核磁共振和CT混淆在一起,認為兩種檢查都是通過射線掃描身體得到結果,所以都一樣。其實核磁共振和CT是兩種不同的檢查方式,不同點主要有以下幾個。
1、原理不同
主要是通過磁場利用身體內氫質子共振,再利用計算器來重建生成圖像得到檢查結果,CT是利用射線讓身體組織吸收,再通過吸收X線程度的不同來構成圖像。CT具有輻射性,在目前被衛生組織定義為一級放射性機器,磁共振利用磁場,沒有危害。
2、檢查重點不同
CT檢查沒有和磁共振詳細,一般CT會被運用到初次診斷或者急診上。若是確診住院后想要更詳細的病理分析,可以選擇核磁共振查看較小組織情況。
3、價格不同
CT檢查價格在500~600之間,增強CT因為需要注射造影劑,所以價格會上升在1500~2000左右。相對比普通CT掃描和磁共振的價格會高些,在700~800左右,若要做增強核磁共振,價格是在2500左右。
4、花費時間不同
一次核磁共振檢查下來的時間在半個小時到一小時左右,CT檢查5~10分鐘就能完成。若是急性發作核磁共振會耽誤疾病,CT能讓醫生快速診斷且采取急救措施。
在臨床上做檢查醫生會循序漸進讓患者做檢查,從輻射最小的檢查做起,如X光,X光后若發現存在異常需要做CT診斷,CT診斷不能詳細了解情況就同時要配合核磁共振。特別是患者有腦卒中表現時,醫生會建議先做CT排除腦出血,再結合核磁共振判斷是否急性中風,兩者者結合能可以雙面了解組織問題,為患者搶得最佳治療時間,挽救性命。
溫馨提示
不管是核磁共振還是CT檢查,各有各的優缺點,也各有各的注意事項。不管哪種,檢查過程中要摘除身體的金屬物品,避免檢查時出現誤診或者和機器產生反應,導致機器被損壞。另外若患者情緒不穩,精神不佳,都不能做CT和核磁共振,需在醫生指導下做其他項目替代。
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:963558